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錢民軍、滬東中華張冬偉、七〇四所蔣康、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陳強4人入選“上海工匠”行列。
至此,在上海船舶系統培養選樹的50余名“船舶工匠”中,已有10人入選“上海工匠”。
為造船而生
江南造船|高級技師、船舶鉗工錢民軍

作為“雪龍”號主管現場工程師,面對任務艱巨、作業復雜的維修升級工程,錢民軍必須搶先做好軸舵系翻新工作,為下道工序創造良好的施工條件。他帶領作業隊員奮勇爭先,在短短的18天內勝利完成了舵葉、槳葉、CPP、艉密封以及艉軸的拆卸和復裝任務,確保了“雪龍”號在規定時間內圓滿出塢。
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
滬東中華|高級技師、船舶電焊工張冬偉

為了造出LNG船,我國“十年磨一劍”,培養出一批掌握這項焊接技術的人才,張冬偉就是中國首批取得殷瓦焊工G類證的16名焊工之一。第一代殷瓦焊工掌握該項技術后便開始了傳、幫、帶,為中國培養更多的殷瓦焊接人才。10余年來,張冬偉投入國家海洋裝備建設,先后參與編寫了《14萬立方米LNG船殷瓦管十字連接件焊接工藝研究》《LNG船殷瓦手工焊自動焊焊接工藝》等作業指導書,培訓出了100多名優秀殷瓦焊工,將工匠精神不斷傳承。
大工程、小工匠,擇一事、終一生
七〇四所|總工藝師、鉗工技師蔣康

從業近40年來,他始終秉承著“做默默無聞人,干精益求精事”的信念,踐行船舶軍工人默默為祖國海軍事業奉獻的使命,為國之重器的建造貢獻力量。
造船裝備開發領域的高級專家
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|技術帶頭人陳強

他主持開發的代表性產品有大型郵輪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線、中厚板平面分段流水線、中/小組立流水線等智能化產品,以及數控肋骨冷彎機、舵槳軸自動安裝平臺、數控等離子切割機等單機裝備,推動了智能制造、數字化造船的科學發展等;曾獲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,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金獎,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一等獎,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、二等獎等,累計獲得發明專利3項,實用新型專利13項。